首页

天生贵主 日记

时间:2024-05-03 21:26:34 作者:“人间四月天”重返地球 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浏览量:75036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人间四月天”重返地球  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4月30日,巴丹吉林沙漠四野空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的搜救队员们早已在此严阵以待,静候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归来。

  当天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踏上回家之旅。地处西北戈壁深处的东风着陆场是他们返回地面的第一站。

  17时46分,只听“砰”的一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8时37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图为航天员汤洪波出舱。汪江波 摄

  至此,汤洪波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唐胜杰、江新林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秋天出征、春天归来,我的心情就像此刻的最美‘人间四月天’。”作为本次任务指令长,汤洪波亲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飞速发展。从首次进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2年零1个月后重返“天宫”,汤洪波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纪录。出舱后,他精神抖擞,向人们挥手致意。

  太空飞行的180多个日夜,每当中国空间站飞临祖国上空,只要有时间,汤洪波都会遥望祖国,寻找家乡。“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家乡的橘子洲、岳麓山,我都看到了,并且拍了照片。”重返地球,汤洪波期盼早点见到亲人、同事、战友、朋友们。

  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是中国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飞天,“以老带新”的策略体现了中国航天员人才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太空“出差”期间,唐胜杰和江新林先后完成出舱首秀,唐胜杰还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出舱航天员。

图为航天员唐胜杰出舱。汪江波 摄

  刚一落地,两位航天员就期盼着未来再上太空。“太空出差的这半年时间,每一天过得非常充实、神奇和美妙。”首次天外归来的江新林期待“早日重返太空”。唐胜杰则说,这6个月是“学习之旅、探索之旅”,“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图为航天员江新林出舱。汪江波 摄

  这次太空“出差”,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187天,收获颇丰。他们两次出舱活动,先后开展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并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3人还化身太空“菜农”和“摄影师”,解锁不少有趣时光。

  航天员出舱后,会转移到专用的医监医保车。车内优化了空调系统、热水系统,航天员可以简单洗漱、换衣服;车内医护设备更加完善,可对航天员细致检查和健康评估。

  在车里,3名航天员还会吃上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家乡美食是他们最想念的味道。籍贯湖南湘潭的汤洪波最想吃的是湖南米粉。来自甘肃定西的唐胜杰返回后第一顿饭想吃牛肉面。老家在河南杞县的江新林则想念胡辣汤、烩面的味道。

  伴随着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全部既定任务重返地球,近日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八号乘组已接过空间站“钥匙”,在苍穹之上接力守护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三届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据悉,此次天气过程强对流种类多、暴雨落区分散、降温幅度大。其中,23日至24日为最强时段,湖北东部和南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过程累计雨量30~70毫米,局地120~150毫米。25日气温下降明显,平均气温降幅6~10℃、局地可达12℃,夜间最低气温降至4~8℃。

商务部:美方严重扰乱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

据悉,本次大会以“蓄势谋远,车联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5G与车联网创新应用、车路协同与智能驾驶、车联网信息安全等前沿热点领域,吸引和集聚了国内外车联网、智能交通、通信、汽车等领域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国内外知名机构、组织和企业,围绕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生态系统等多个维度,剖析车联网技术与产业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次超过煤电! 新能源成为南方五省区第一大电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华为、科大讯飞、智谱AI等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赏花吃花过节打卡 旅游大省云南发出“春日之邀”

开班式结束后,绥化市乡村振兴学院还举行了首期“导师会客厅”访谈,围绕“谋产业、促振兴、话未来”主题进行讨论,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绥化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陈宇辉表示,绥化市乡村振兴学院将致力于培养“新农人”,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产业致富带头人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发展新业态,运用市场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做农业,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广受欢迎的乡村人才成长摇篮。(完)

丝路音乐节因天气原因取消今日演出,陈楚生工作室发文致歉

安心当了工人,董礼涛却不安于循规蹈矩地干活。“每干一个活,我都在想,怎么能更好地完成。”他天天围着机床转,原来的工序是这样的,串一串又能咋样?“超级别”的件,到底是咋做的?那时候,不爱说话的“小董”,每天闷头研究机床、工序,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05毫米范围内时,董礼涛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01毫米的范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